从上市数量来看,增长势头尤为显著。据行业媒体报道,截至今年7月,年内已有50家中概股成功登陆美股,较去年同期上涨78.57%,历史累计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总数已达406家,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中概股群体。若拉长时间线,近两年是增长最快的时期,2023年上市数量同比增幅 65%,2024年进一步攀升至 72%,这一增速在近十年中名列前茅。
市场表现方面,中概股同样抢眼。截至7月25 日,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年内涨幅高达 16.76%,大幅跑赢同期美国三大指数 ——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涨幅 5.80%、标普 500 指数上涨8.11%、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 8.85%。成分股中,超半数近期呈上涨态势,亿鹏能源涨幅11.71%,水滴公司上涨 8.98%,小马智行、世纪互联、陆控等5只个股涨幅均超5%,为指数上扬提供了有力支撑。交易活跃度上,蔚来汽车成交量居首,小马智行、乐信、爱奇艺换手率靠前,外资机构也积极布局,部分中概股被纳入外资机构成分股,持股总数及占比有所上升。
在交易所分布上,纳斯达克和纽交所成为中概股的主要选择。约72%的中概股登陆纳斯达克,因其对科技、成长型企业的包容,成为互联网、生物医药等领域企业的首选;25% 的企业选择纽交所,多为金融、制造业等成熟行业龙头,两者合计占比达97%。
企业特点方面,当前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以小公司为主。今年新上市的50家企业中,近80% 市值低于5亿美元,涵盖智能制造、跨境电商、细分领域软件服务等赛道,且SPAC上市模式深受青睐,如6月上市的新能源重型卡车企业司凯奇,便是通过SPAC方式登陆纳斯达克,开盘市值超8亿美元。 图:2025上半年在美IPO中概募资额以小型为主 这一增长态势的背后,既有国内企业全球化融资需求的推动,也得益于中美监管环境的优化 —— 境外上市备案制的常态化让流程更清晰、周期更可控,同时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、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提升,以及投资者对中概股价值的重新审视,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。随着相关制度持续完善和全球资本信心回升,中概股赴美上市的良好态势有望延续。 根据最新媒体新闻、SEC公示及财经报道等公开内容整理。